「港孩」是被指受過份溺愛的一群兒童,以致部份人連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欠缺。

「港孩」現象及特徵

  1. 公主病/王子病 ﹣ 刷牙洗面要人幫、飯來張口、如廁、穿衣及梳洗都不懂
  2. 小霸王 ﹣ 為求目的,不顧後果;以為自己什麼都懂;嬌生慣養;情緒控制能力低
  3. 性格衝動,不理後果 ﹣ 威脅家長、想做就做、過份著重物質化
  4. Hea」﹣ 沉迷打機、看電視; 少看書;無責任心;不喜歡外出
  5. 甚麼都不知道 ﹣對大部份事情都不在乎, 不介懷, 不思考,不要求,典型答案是“不知道”
  6. 五無」﹣沒有反應、沒有責任感、沒有自理能力、沒有好奇心、沒有慾望
  7. 三低」﹣自理能力低、情緒智商低、抗逆能力低
  8. 不怕悶,只怕辛苦

真實的觀察

現象一:每天早上,校務處門外的長椅,坐滿一排排的學生,手上一個指甲鉗,面前一個垃圾筒…排排坐,剪指甲…當然有學生不懂如何剪指甲

現象二:三年級學生帶備絞剪,將食物剪成小片

現象三:三年級學生不懂進食,每次將如小鳥食物般細小的食物,放進口內,久未吞下,食物只在口中打滾,結果45分鐘的午膳,飯盒像全新的

現象四:男洗手間春色無邊,不懂目標何在,隨意於地上小便

現象五:三年級小男孩小便時,內褲及外褲落在地上,全個pat pat一覽無遺

現象六:大便後用手清潔,之後於洗手間內「塗鴉」

以上只節錄部份經典。

反思一:各位家長,請讓你的孩子一個成長機會,可以嗎?

眼見這些現象,除覺得心痛…因為這是我們的下一代,心中更有十萬個為什麼,特別眼見無數家長對這些行為,甚至他們的子女這”可愛”的表現不以為言,更多的為什麼出現於腦中。

基本上,人天生有一些基本的生存本能,根據艾歷信人生八階,隨著成長在不同階段,學習發揮那些本能,例如:吃、動作、語言就是人生第一階段的學習任務。

前兒童期(2﹣6歲):會走路,會吃固體食物,開始口語發展,性別開始分化,養成大小便習慣,辨別是非,基本道德觀念,識字,完成入學預備。此階段的兒童好奇心重、求知慾強,希望成功,及建立能力感,因此主要學習任務是透過學習基本的生活生存本能,發展成一個「自動自發」的孩子,此態度可令孩子發展成有目的方向,能獨立進取,從而幫助他們順利進入下一個成長階段。如家長不給予孩子這些學習機會,凡事都代為完成,孩子不單沒有學習機會,更令他們產生無能感,從而建立了畏懼退縮、無自我價值感的態度,此態度亦會延續至以後小學學習的情況。

反思二:為什麼教養孩子的工作,全是「外判」的?

眼見不少學生,每天3時許放學,卻要幾晚上8至9時才回校?經了解後,放學後參加不同的課後活動至5時許,再到補習社至完成功課,約8時回家,吃過晚飯,上網,打機,看電視,已是10時,是時候休息。這樣的生活與住在寄宿學校有何分別?

我明白父母的工作真的非常繁重,日間要上班,晚間都希望可以輕鬆一下,但子女很快便會長大,很容易便會錯失他們成長的片段。為什麼養育孩子的工作,已經變成外傭、補習社、學校、電視、數萬元的英語學習教材…的責任???

孩子的要求很簡單,只是一些時間,一些可以與父母相處的時間,很欣賞外國的Bedtime story,孩子不在乎故事的內容,他們只在乎父母將那段時間全心陪伴他們,讓他們感受那份溫暖,然後安心入睡。

希望各位父母能抽一些時間,聆聽你孩子的心聲。更希望家長們真的要正視這問題。我們不是養狗養貓,更不是玩洋娃娃。我們的子女是未來的主人翁,社會的棟樑;何解要把他們教育成一個沒有自理能力、欠缺獨立和不懂思考的人,這樣,未來的社會還有甚麽的競爭力。